“让英语变成你的习惯。”——专访瑞思学科英语首席执行官王兰柱
发布时间:2013-06-06
“过于注重语法与词汇量的掌握。”“英语教得像语文。”“英语能力考核多止于书面。”这是王兰柱看到的问题,也是王兰柱决定将瑞思引入中国的初衷。这些年来,他总在思考一个问题:“我们学了那么多年英语,真正能和外国人坐在一起畅谈的,有几个?”
都说,有缘千里来相会。王兰柱与瑞思的“缘”,跨越的却是上万公里的距离。2004年,外国同事贾斯丁回国后加入了一个教育出版公司。与王兰柱见面的一次偶然机会,贾斯丁将一套由公司推出的来自于美国的软件推荐给了王兰柱,并问他是否对此感兴趣。看过软件的王兰柱连连感叹:“我们需要的不就是这个吗!”
在“英语”前加了“学科”二字,这令不少人产生了疑问--什么是学科英语?用最简单的话加以解释,就是让4—12岁的孩子在中国读“美国小学”。学生接触到的是英语,又不仅仅是英语,而是全程英文授课。课程主要涉及三大学科:数学、语文、科学-。在这个大家忙着教英语的时代,瑞思已经开始用英语教起了课。听三年级的孩子有条不紊地讲述大自然的降雨原理,听五年级的孩子层次分明地分析沃尔玛超市的进货渠道……这些看似在这一年龄阶段无法达成的事情却在瑞思得以实现。
如今,英语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,琳琅满目的机构让家长与学生挑花了眼。“哪家机构都有好的地方,也会存在弊端。衡量机构的教育水准,两个方面是关键,首先要看‘教什么’和‘怎么教’,再者要看老师好不好。”王兰柱说。机构的数量多了,选择与放弃的可能性也就高了。有些学生开始按捺不住,觉得某个课程不好就不上了,而去选择他们心目中认为更好的。对于这一做法,王兰柱连连摇头:“不要去轻易地更换课程,因为那样就等于破坏了原有的知识构架,半途而废最终容易导致学无所成。”
谈到学好英语的妙招,王兰柱与不少教育业内人士观点相同,那就是“大胆说”。“我们的孩子严谨惯了,在用英语交流时,习惯思前想后。比如,语法对了没有,时态对了没有。还未开口,先被条条框框束缚起来了。其实讲英文与讲中文道理相通,我们在平时的表达中也并不是语法、句式样样对,但大家却都能听懂,顺畅交流,讲英语也是一样的。张开嘴,大胆说,试着培养自己的语感,让英语变成你的习惯。”
>>返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