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话:瑞思学科英语总校长丁俊华
发布时间:2013-05-30
做靠谱的梦提升竞争力
京华教育:你对“中国梦”和“教育梦”是如何理解的?
丁俊华:习总书记提出的“中国梦”,我认为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航标,也是全国人民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。在改革开放30年之后,重新提出“中国梦”的概念,与100年前的“美国梦”相比内涵更为丰富。“中国梦”不是狭隘的梦的概念,而是一种精神的统领,是文化层面的梦。此外,“中国梦”与“美国梦”不同,因为中国和美国提出“梦”的历史阶段完全不同。就我个人而言,我非常期待做好这个“中国梦”。
就“教育梦”而言,我认为是基于教育的理想,并将其与信念和情怀结合起来,进行价值体系的构建,最终形成我们国家的“文化软实力”。作为一家教育企业,瑞思学科英语非常渴望能拿“中国梦”助推自我发展,最终实现我们的“教育梦”。
京华教育:面对少儿培训行业激烈的竞争,瑞思学科英语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儿?
丁俊华:我们一直将责任置于首位,教书育人是我们的底线。不少同行提出要用商业的模式来管理教育培训机构,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,因为让学生可持续成长应该是教育者的最终目标,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,应该采用的是科学的育人模式,而非冰冷的商业模式。但是,目前的教育培训行业,确实存在很多短视的逐利行为,完全按照商业规则运行而忽视了长期的建设。
在瑞思学科英语,我们非常注重课程的研发和老师的长期培养。我们也“做梦”,但从来不做不切实际的梦,而是做一些相对实际的梦。比如,为了方便孩子们的预习、复习以及家长对孩子学习进程的监控,我们自主研发了课件PAD版,近期将会正式推出。
让孩子可持续发展
京华教育:提到瑞思学科英语,很多人都会联想到“美国小学”,发展到现在,这个概念还准确吗?
丁俊华:“美国小学”是一个概念,但是真正实践起来是非常困难的,不是“美国小学”这四个字能概括的。我们引入的是美国小学的课程,因为美国是英语母语国家,这样的课程对于语言学习来说是成功的。但是,我们并不是全盘照搬,而是进行了二次研发,重新设计课程规划、写教案、制定课时计划等,毕竟是语言学习的课程,还是要符合非母语国家孩子学习的规律。我们所做的,就是将国际化课程的精华部分在中国落地。
语言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,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在中国,目前有10万个孩子在接受瑞思学科英语的课程。十年之后,如果这10万个孩子能成为“世界公民”,在职场上依然非常优秀,能够用英语作为工具去工作,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,“梦想”也算实现了。
我们的目的不是应试,也不是提分,因为应试和提分是在往回倒退。注重语言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未来的大势所趋,因此,我们一定会继续往前走,这是一个靠谱的梦,能有所收获的梦。
京华教育:未来瑞思学科英语将有哪些新的规划?
丁俊华:首先,努力从自身做起,联合更多同行业的人,完善学科英语的教育标准,让学科英语这个行业可以规范的、良性的发展;其次,建立师资培养的长效机制,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到瑞思学科英语扎根、生长。除了与长春师范大学等学校的合作之外,今年起,还将陆续与南京、上海、北京等地的高校展开合作,帮助立志于学科英语教学的学生们高质量就业;再次,形成家校互动的良好局面,多与家长和孩子沟通。教育无小事,仅依赖课堂是无法达到最完美的教学效果的,也培养不出优秀的孩子,完成不了教育的目标和任务的。因此,必须要通过家校互动,影响更多的家长,让他们知道“学校不是万能的”,必须重视家庭教育,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;最后,继续完善我们的课程体系,将更多新的教育技术、教学理念和成果融入我们的教学中。
>>返回